“棱鏡門”事件所披露的內幕信息引起軒然大波,斯諾登也一度占據各大媒體的頭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事件並未淡出眾人視線,其造成的後果與反思仍在持續發酵。在後“棱鏡門”時代,“四處開花”的美國情報機構也遭受到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後坐力。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當下的美國已經越來越接近自己最反對的專制國家,而“棱鏡門”事件不過揭開了它所犯下罪惡的冰山一角。美國政府幾乎監控了民眾的一言一行,美國國家安全局(以下簡稱國安局)將獲取的信息傳遞給聯邦、州和地方一級的機構,利用這些信息打擊小偷小盜。同時,這些機構還會得到指示將信息“洗白”,偽裝成是以合法的手段獲取了這些信息,以免讓辯方律師抓到把柄。比如,美國會把搜集到的敏感情報交給以色列、英國等其他盟友,然後這些盟友再轉回給國安局“洗白”。這些手段都讓美國一步步滑向專制的“警察國家”。
   就對外而言,“棱鏡門”事件後除了“五隻眼”聯盟浮出水面,最新的文件更是顯示美國的“幫凶”絕不僅限於這四個國家,另外還有“第三方伙伴”的存在,如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瑞典、比利時等。美國針對他國的情報搜集也絕非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而是為了操縱外交事務和謀取經濟利益。
   有罪就有罰,美國人向來具備反思精神和糾錯能力。從美國國內看,美國人民對打著“維護國家安全”旗號的情報機構並不買賬。近日,美國法官在長達86頁的行政判決中認為美國國安局的數據收集技術很有可能是違憲行為,因為其侵犯了每一個美國公民的自由權。判決書還把這樣的技術比作“奧威爾作品中才有的情形”,認為這足以嚇到美國憲法制定者詹姆斯·麥迪遜。唯一能讓國安局緩口氣的是,法官給予機構六個月的時間可以繼續其行動,也為其提供了上訴的時間。
   該案件或將成為美國國內首例判定美國國安局違憲的案例,對奧巴馬政府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也將其逼入了兩難境地。奧巴馬要麼化危為機,借用這次案件對監聽項目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要麼就只能硬著頭皮迎接這場法律持久戰。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其結果只能在最高法院上見分曉。這一案件得到了贊成約束美國國安局人士的支持,久未露面的斯諾登也罕見地發表公開聲明,聲稱這個案件證明瞭自己的清白。最讓美國情報機構頭疼的是,這樣的案件註定不會是個別現象,其他聯邦法院在未來也將判決類似案件。案件背後體現出的邏輯是,國安局不想公開,或者根本無力證明其大規模搜集數據的手段如何能阻止恐怖襲擊,這一點目前對於美國民眾來說是最不可饒恕的。
   美國的企業也不肯放過國安局。以蘋果、谷歌、臉譜、推特等為代表的硅谷科技企業對國安局大加指責,希望奧巴馬政府能夠全面改革國安局,保證政府在向企業要求提供用戶信息時,企業有權告知用戶,並要求政府進一步約束監控行動,重新恢復政府的信譽。為了平息這些企業的怒火,奧巴馬在12月17號會見了這些企業的總裁,承諾會對他們的意見予以考慮。
   奧巴馬急於會見這些科技企業總裁有自己的考慮。首先是姿態問題,展現政府對這件事的高度重視,並通過會面加強政府與企業在監聽問題上的溝通。另一方面,這也表明奧巴馬承認情報機構的行為確實已經對科技企業甚至美國經濟造成消極影響。思科系統公司曾表示,自打世人知道國安局偷偷潛入思科在全球的數據庫獲取數據後,公司的海外客戶就不斷銳減,其他科技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由於各企業危機公關能力的不同,部分美國高科技產業將會因為國安局的魯莽行為陷入信任危機,嚴重影響業務表現。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這些科技企業總裁都曾在奧巴馬的競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奧巴馬籌得大量競選資金。從這個角度講,奧巴馬又要陷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了,究竟是企業商業利益或者經濟利益更重要,還是國家安全利益必須壓倒一切?
   在國際層面,美國情報機構同樣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各國紛紛指責美國情報機構的越界行為,甚至連傳統盟友都不給老大哥面子。“棱鏡門”事件牽出了美國情報機構監控德國總理默克爾手機的醜聞,默爾克對此自然是怒不可遏,在與奧巴馬的對話中直言不諱地把美國國安局比作東德時期的秘密警察,足以體現她對美國國安局行動的惱羞成怒。最近斯諾登在寫給巴西的公開信中提到,巴西是美國在南美監視對象中的重點,而巴西對美國的抗議則不僅停留在口頭上,還採取了實際行動。12月18日,巴西政府宣佈將不會購買價值45億美元的美國戰鬥機,官方聲明不選擇美國戰鬥機的原因是出於飛機性能和成本考慮,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巴西此舉無非是抗議美國情報機構此前針對巴西公民和官員,包括巴西總統羅塞夫在內的情報搜集活動。
   不但盟友和伙伴批評美國情報機構的囂張行為,世界大多數國家在反對美國情報機構這一立場上也形成了統一戰線,美國成為眾矢之的。而正是在德國和巴西的推動下,聯合國於12月18日通過了題為“數字時代隱私權”的聯大決議,強調民眾在線上的隱私權應該得到與線下一樣的保障。決議本身並沒有註明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但不可否認,正是由於“棱鏡門”事件催生了這份提案。提案對各國無強制效力,卻在道德和政治層面具有重大意義,是自由進步主義者和保守自由主義者的共同勝利,體現國際社會對保護網絡和電子通訊使用者隱私權的態度,表達對他國越界情報行動以及對個人數據大規模搜集的憂慮。雖說這無法將美國情報機構徹底關進牢籠,但這樣的國際共識在一定程度上設定了未來的國際議程,有助於建立政府行為的新標準和新預期,促進國家政府從隱私破壞者向保護者身份的轉變。未來,美國情報機構開展工作將更有難度,其大展拳腳的空間也必然受到限制。
   面對各方責難,美國白宮於12月18日提前公佈了“情報和通信技術總統審查小組”撰寫的改革方案報告,題目為“變化世界中的自由與安全”。報告長達308頁,提出了多達46項改革建議,其中提出了對美國境外非美國公民展開監控手段時的關鍵限制措施,如行動必須由法律授權或者有正當授權的行政命令,必須旨在維護美國或者盟友的國家安全,不得以其他非法目的為理由開展行動,不能因為非美國公民的政治觀點和宗教信仰為理由開展行動等等。此外,報告更是建議國安局停止對電話信息的存儲,而是把數據交給電話公司或者第三方,之後獲取數據必須經過外國情報監視法庭同意。報告的總結部分點出了改革方案的核心觀點:“美國應該給予非美國公民更多的隱私保護。”
   這份報告的出爐可說是正當其時,因為恰好在“違憲案”發生之後,政府到了必須回應民意的時候。儘管美國情報機構表示自己的行動合法、客觀且受到政府監督,但自“棱鏡門”事件之後,不僅“違憲案”發生了,由總統組織的審查小組所起草的報告也對國安局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情報官員卻堅持認為,電話和網絡數據的搜集對於美國阻止恐怖襲擊是必不可少的。儘管奧巴馬錶示目前不太可能對監控行動做出大的調整,但是這份由奧巴馬謀士們撰寫的報告仍然對白宮施加了一定壓力。預計奧巴馬將在明年1月宣佈自己的決定,如果奧巴馬採取報告中的大部分建議,那麼對於政府的監視政策來說將是大刀闊斧的改革。然而,政府和國會內部存在分歧,加上情報官員對這份報告反彈嚴重,白宮官員更是暗示奧巴馬不會對電話數據搜集行動做出改變,究竟這份報告是否會被奧巴馬和國會採納,採納後是否能真正落實到國安局的改革中去,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就在不久前,一位國安局官員建議美國應當赦免斯諾登,以換回那些仍然掌握在他手中的絕密文件。白宮發言人卡尼卻給這位官員潑了盆冷水,表示這種看法只是官員的個人觀點,並不代表美國政府。政府對斯諾登的態度沒有改變,斯諾登回國後依然將面臨法律的審判。這麼看來,斯諾登之罪短期內無法被赦免,可是,誰又能來赦免美國情報機構的罪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孫成昊)  (原標題:後“棱鏡門”時代:美國情報機構的罪與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xvmhd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